培训学习

learning

全身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生理效应影响


全身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生理效应影响

J9直营康复 2022-07-01 15:02 发表于河南

直立位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反映了一系列与脑灌注压间歇性降低相关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晕厥、乏力、疲劳、恶心、视物模糊、反应迟钝等非特定症状。

直立位不耐受通常被认为是与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神经介导性低血压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直立位不耐受的患病率很高,约74%的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在包括仰卧在内的物理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直立位不耐受的症状较急性期似乎有所减轻,但严重性没有变化。除了引起前述非特定症状外,直立位不耐受与脑血管反应和神经血管藕联受损、认知功能下降、卒中风险升高、静脉血栓栓塞、房颤、冠心病、心衰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

此外,为代偿血压控制障碍,肾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加,进一步诱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其导致的反复心脑低灌注加速脊髓损伤患者血管纤维化和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亟待解决的脊髓损伤心血管并发症。虽然近年来诸如伺服控制的加压服、小腿主动加压支架、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等神经义肢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由于操作复杂、携带困难、价格昂贵、有创等原因,其临床应用推广受到很大限制。

全身振动技术,通过一定频率和幅度以正弦波形侧方摆动或垂直振动的平台给予平台上的物体被动振动。最早应用于宇航员,用以对抗失重条件下的肌肉萎缩、骨量流失和血液高凝状态。后续全身振动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的研究证实,全身振动可以激活肌肉本体感受器,产生肌肉类强直收缩,明显增加肌力和肌功率。

全身振动治疗在肌肉瘫痪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证实,全身振动可以使瘫痪肌肉的肌电活动增加。前期我们在全身振动治疗预防脊髓损伤患者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的研究中发现,当脊髓损伤患者在配备振动平台的辅助站立装置上进行体位适应训练时,相同的倾斜角度下,若振动功能关闭,则患者更容易发生头晕、黑朦、血压下降等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若振动功能开启,则患者上述症状明显缓解。


基于上述理论及实践经验,课题组就全身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直立位不耐受的影响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治疗对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B级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主观症状的影响,为探索临床干预脊髓损伤患者直立位不耐受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治疗(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 B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恢复期患者直立耐受性的急性生理效应。


方法:选取21例T6及以上平面ASIA A级和B级,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A组),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受试者20例(B组)。受试者被束缚于电动起立床上,分别于平卧位3min(T0)、床面与地面成60°夹角3min(T1)、全身振动治疗3min(T2)、振动停止后3min(T3)、床面降至水平3min(T4),全身振动频率分别为0Hz,10Hz和20Hz,并在每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估量表(orthostatic hypotensionsymptom assessment,OHSA)评价。对上述结果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


结果:与0Hz相比,10Hz、20Hz组T2、T3、T4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明显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评分明显下降;T2、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均明显升高;T2时间点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明显升高;20Hz组T2、T3时间点总外周阻力指数(totalperipheral resistance index,TPRI)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明显降低,T4—T3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10Hz组T1—T0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下降,T2—T1时心率明显降低;20Hz组T1—T0时心率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降低,T2—T1时心率明显下降,总外周阻力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全身振动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变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体位不耐受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体位不耐受的物理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自网络,侵删